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趋势明显。

母婴育儿 2024-05-30 浏览(350) 评论(0)
- N +
5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北京法院未成年人审判白皮书(2019-2024)》。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2024年4月,北京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一审、二审案件25563件,其中民事案件占88.3%,刑事案件占10.1%,行政案件占1.6%。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未成年被告人从2019年的229人下降到2023年的96人,降幅约为58%。

未成年人犯罪中强奸和盗窃数量居前两位。

白皮书显示,2019年以来,北京法院审结未成年人犯罪一审案件581件。

北京高级中学副校长任雪峰表示,经过梳理和调查,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罚率不高。未成年被告人数从2019年的229人下降到2023年的96人,降幅约为58%。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排在前三位的犯罪是强奸、盗窃和非礼(包括强行非礼、侮辱妇女和非礼儿童),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的26%、16%和9%。从刑期来看,33%的未成年犯被判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非监禁刑的适用率约为22%。

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年龄集中。统计显示,16至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年龄,约占所有青少年罪犯的92%。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冲动型人格不计后果,近四成以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目前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新鲜事物了解更多,途径也更多。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北京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和网络媒介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急于求成的心理,通过交友、心理咨询、介绍兼职等方式,引诱未成年人下线实施犯罪。还有的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通过直播打赏、游戏充值、低价购买奢侈品等方式非法向其索要钱财。

在刑事处罚方面,北京法院坚持“宽容而不纵容”,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惩戒、警示和教育功能,注重区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主观恶性不大、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未成年被告人,属于初犯甚至再犯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少数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经多次教育仍拒不改正的,将依法惩处。

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近七成是“熟人”所为

白皮书显示,2019年以来,北京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一审案件1551件,判处被告人1731人。

白皮书称,北京法院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杀害、伤害、性侵、拐卖、虐待等各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20多名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上刑罚。

白皮书指出,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占比较高。在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中,排在前三位的罪名是猥亵(包括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和猥亵儿童)、强奸和故意伤害,分别占此类案件的48%、23%和7%。

性侵害已经成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最突出的刑事问题。此类案件中“熟人”的比例较高。近七成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在案发前相互熟悉,以网友、朋友、室友、教职工等身份,采取欺骗、威胁等手段实施性侵。有的被告人长期性侵一名或多名未成年人,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大,给被害人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创伤。

《关于实行从业禁入制度的意见》正式实施后,北京法院共宣告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实施强奸、猥亵等犯罪的被告人60余人,其中23人宣告终身禁止从业。在一起某学校外聘教职工多次猥亵女童的案件中,海淀法院以犯猥亵儿童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同时禁止被告人王某某与未成年人进行近距离接触。此案是国内首例性侵未成年人的教职工被法律终身禁止与未成年人从事密切接触的刑事案件。

父母藏匿、抢夺未成年子女引发的纠纷增多。

白皮书显示,2019年以来,北京法院共审结一审、二审未成年人民事案件22564件,行政案件405件。民事案由前三位是赡养费纠纷、抚养关系变更纠纷和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分别占29%、12%和11%。

经过梳理和调查,因父母藏匿、抢夺未成年子女引发的抚养、监护、探视纠纷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90%以上的藏抢孩子行为源于成年人之间激烈的婚姻或家庭矛盾,孩子往往成为夫妻和家庭成员争夺利益、发泄情绪、相互报复的“筹码”和“工具”。长期被藏、被抢、被拒绝探视的儿童,70%以上在八岁以下。这些未成年人缺乏独立的识别和表达能力,在长期反复的矛盾和诉讼中,极易受到严重的身心伤害。

近年来,由于意外伤害、他人侵权、救助不及时、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学生在课间活动、体育教学、竞技体育中因人身伤害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此外,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查显示,学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表现为组织打架、索要财物、肢体冲突或肢体殴打、语言威胁、精神控制、侮辱和诽谤等形式。

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往往具有持续性和群体性特点,不仅给未成年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也影响校园安全建设。学生欺凌暴力的具体案件中,约60%是民事侵权纠纷,施暴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被法院判决赔偿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各种经济损失;一些欺凌暴力事件后果严重、性质恶劣,演变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强制猥亵等刑事犯罪。肇事者受到法律的严惩。

白皮书显示,涉及未成年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行政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北京法院审理的涉及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主要集中在与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受保护权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诉讼对象涵盖教育、医疗、公安、网络信息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国土资源等行政机关。特别是近年来,因未成年人户籍、学籍、医疗保障待遇、腾退权、罢免权等引发的行政纠纷呈上升趋势,约占所有涉及未成年人行政案件的50%。

新京报记者行海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