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准确识别自卫是对反校园欺凌的支持

母婴育儿 2024-05-31 浏览(474) 评论(0)
- N +

■社论

未成年人的反欺凌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来认定,而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认定。

未成年人在校园被欺负还手算正当防卫吗?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指导性案例给出了答案。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40批指导性案例。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关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专门指导性案例。其中,姜正当防卫案以鲜明的司法态度回应学生欺凌,引起广泛关注,为今后类似案件树立了标杆。

本案当事人蒋某某今年14岁,是湖南省某中学高二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多次被同学挑衅,然后在厕所被15个同学欺负。姜某某用随身携带的失控刀具自卫,致两人重伤一人轻伤。

一个14岁的学生,在厕所空这样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独自面对15个恶霸,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也不难理解自卫手段的激烈。一旦这种情况下的正当防卫无法自圆其说,那么以后遇到欺凌的学生可能就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但是,对于正当防卫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当事人并无概念。指导性案例中说“姜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明在他的认知中,他可能真的犯了罪。

相对于当事人的不自信,同样值得反思的是对办案机关正当防卫是否正当的认识分歧。办案机关对正当防卫的性质有统一认识的,案件在侦查或者起诉阶段终结。但一审法院认定姜某某构成正当防卫并宣判无罪后,检察院也提出抗诉,随后上级检察院撤回抗诉,案件以姜某某无罪告终。

在当事人对案件性质毫无概念的情况下,司法机关的“最终判决”才是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案件的走向,姜的个人命运,还通过判决告诉每一个可能的欺凌者:以后面对欺凌,你还能自卫吗?

司法机关用判决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可以正当防卫,法律支持正当防卫。

为什么是正当防卫?法院提出了明确的论点。本案的判决结果以及说理过程中所传达的法律精神和理念,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案裁判要点之一是“不能因为行为人面对欺凌不愿意示弱,使用工具进行反击,就影响防卫意图的确定”。

本案中,姜某某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如果他因为“不甘示弱”、“使用工具还击”而否定自己的正当防卫,那就违背了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是对欺凌者的纵容和鼓励。这个裁判点所传达的法律精神是非常明确的。反校园欺凌中的正当防卫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严格依法认定,不应在法律规定之外增加不必要的限制。

本案的另一个裁判观点是“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当根据防卫的具体情况,从同年龄未成年人的一般认知角度出发...考虑双方实力对比,做出合理判断。”

本案中两人受重伤,结果并不严重,但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姜系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他缺乏对伤害后果的预测能力,法律无法强制。可见,未成年人的反欺凌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司法机关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进行认定,而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苛刻。

近年来,最高法院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的作用,发布了一批指导性案例。将姜案作为指导性案例公布的意义在于,有了这个标杆,以后类似案件都要照此办理,反校园欺凌将不再有后顾之忧。

相信姜某某正当防卫,无数遭受欺凌的“姜某某”或许从此会挺身而出,勇敢自卫。所以一个判决改变和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大的社会环境。

就在指导案例发布的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在民事、行政案件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理念,强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妨把最高法院在“六一”前夕发布的案例和意见,当作送给全国孩子的节日礼物。

标签: